【診所合約那些事】醫師合夥開業與委任制的法律風險

醫師在開業初期,常常會選擇與其他同儕合夥或以「委任合作」方式共同經營診所,藉此分攤成本、共享病源、整合技術。然而,若合作關係沒有法律架構與契約條文的明確保障,一旦利益出現歧見,原本的夥伴關係往往會走向決裂,甚至演變成法律訴訟。

合夥與委任的法律差異

診所的合作型態,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:

  • 合夥制:雙方共同設立診所,合資出資,依法共負盈虧,需辦理公司或商業登記,雙方在法律上互為責任主體。

  • 委任制:其中一方為診所負責人,另一方為「受委任醫師」,按比例抽成或給薪,不參與經營決策與風險分擔。

很多醫師表面是「委任合作」,實質上卻存在合夥責任,這就是所謂的「隱性合夥」。一旦診所發生財務問題、醫療糾紛或對外債務糾紛,所有人都可能被追究連帶責任。

合作模式常見風險

  1. 出資比例 vs. 決策權不對等:未事前白紙黑字約定,容易產生對分潤與話語權的爭議。

  2. 退出機制模糊:若未設定退出時的清算條件、病人歸屬、設備分配等,容易留下後患。

  3. 責任認定模糊:誰為真正負責醫療行為者?誰對財務與稅務負最終責任?沒說清楚,法律不會自動幫你釐清。

  4. 未依法報稅/節稅誤區:自行簽訂抽成合約未報稅,可能涉及逃漏稅風險,被追稅甚至重罰。

醫師合作必備契約條款

無論是合夥或委任,只要是合作開業,都應有完整的契約作為保障。以下是應涵蓋的核心條款:

  • 合作期間與解約機制

  • 出資額與盈虧分配比例

  • 決策方式與表決機制

  • 醫療責任與醫療糾紛分工

  • 資產分配、病歷歸屬、退場條件

  • 不競業條款與保密協議

  • 合法報稅與勞務報酬安排

越早明訂,爭議越少;契約不只是保障,更是雙方合作信任的基礎。

我們如何協助:契約制定與法律顧問一條龍

我們的開業整合顧問團隊,結合律師與實務經營顧問,協助醫師在合作初期即落實下列服務:

  • 協助選擇適合的合作架構(合夥、委任或股份制)

  • 撰擬與審閱合作契約書,排除法律漏洞

  • 合作條件磋商與雙方關係調解

  • 結合稅務規劃,打造合法節稅架構

  • 合作破局時的應對與爭議處理協助

📍診所合作是專業的結盟,更需要專業的保障。

別讓合作變成對簿公堂的開始,讓我們用一站式的法律與開業整合服務,為您守護事業與關係,讓您專心看診、無痛開業。